尊敬的各位領導、各位嘉賓、同志們、朋友們,大家好!
在全國上下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之際,在我市所有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的喜慶時刻,我們很高興地迎來2020中國絲綢大會暨中國絲綢交易會在河池召開。在此,我謹代表中共河池市委、市人民政府對蒞臨會議的各位領導和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!對大家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河池經濟社會發展表示衷心的感謝!
河池市地處廣西西北部、云貴高原南麓,是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城市。全市共轄9縣2區,總面積3.35萬平方公里,總人口433萬。河池是著名的革命老區,是廣西農民運動的發祥地、百色起義的策源地、右江革命根據地的腹地。是少數民族地區,境內世居民族8個,居住有47個民族,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5.3%。
是世界長壽之鄉,每10萬人有19.5名百歲以上老人,是中國首個地級世界長壽市。是劉三姐家鄉,宜州區下枧村是壯族歌仙劉三姐的家鄉,“如今廣西成歌海,都是三姐親口傳”已成為傳世佳話。是世界銅鼓之鄉,是目前世界上民間傳世銅鼓分布最為密集的地區。
是中國有色金屬之鄉,全市已探明的10種有色金屬儲存量961萬噸,銦儲量名列世界第一,錫儲量占全國三分之一。是著名水電之鄉,境內已建和在建的水利水電工程水庫216座,現有裝機容量達850萬千瓦,是華南的能源中心之一。
繭絲綢是中國的瑰寶,更是河池的一張亮麗名片;繭絲綢是中國的傳統行業,更是河池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產業。長期以來,河池市委、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視繭絲綢產業發展,圍繞產業集群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,緊扣培育打造千億元絲綢產業目標,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,形成了“世界桑蠶看中國,中國桑蠶看廣西,廣西桑蠶看河池”的發展格局。
我們強基礎、固根基,桑蠶產量實現新提升。因地制宜,借勢發展,將桑蠶產業確定為助力脫貧攻堅的主要產業之一。全市桑蠶生產的規模遍及11個縣(區)23萬多戶蠶戶。全市桑園總面積96.62萬畝,2019年全市鮮繭產量13.3萬噸,綜合產值65億元。我市桑蠶規模連續15年穩居全國設區市首位,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產繭市、廣西最大桑蠶繭絲生產基地,形成了綠色、生態、環保的循環經濟產業。
我們樹標桿、強品牌,擴能提質達到新水平。積極打造劉三姐桑蠶高效生態產業(核心)示范區,宜州區先后被評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、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,中國蠶學會授予宜州區“中國蠶桑之鄉”稱號,“宜州桑蠶繭”被認定為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。打造出了“綺源”“南方絲巢”“劉三姐”等一批廣西名優產品,全市白廠絲產量、繭絲綢加工能力繼續保持全國地級市首位。目前,我們正致力于將河池·宜州工業園區打造成為中國西部最大的絲綢生產基地。
我們補鏈條、聚集群,循環利用凸顯新成效。積極引進桑蠶繭絲綢綜合利用企業,推動絲綢之路控股集團總投資10億元年產2000萬米的絲綢印染項目開工建設,填補了廣西絲綢產業煉印染空白。加大桑枝等大宗副產品的開發利用,推動形成了“繭—絲—綢”“桑枝—生物醫藥”“蠶沙—有機肥”“桑—菇—肥”以及生物質發電等循環利用模式。大力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,延長絲綢產業鏈,助推絲綢文化旅游蓬勃發展。
我們引人才、促產研,產業創新締結新成果。充分利用廣西蠶業人才小高地、廣西蠶業博士工作站、浙江大學和西南大學等大專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等單位力量,建立桑蠶科研示范推廣新型服務體系,加快桑蠶資源綜合利用和蠶用新機具的研究,全國首創利用桑枝提取現代天然糖尿病藥物“桑枝生物堿”。宜州區被評為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范例。
我們搭平臺、抓機遇,對外合作走向新征程。“一帶一路”貫穿歐亞大陸,各國經貿往來密切,未來國內外絲綢貿易潛力巨大,為國內絲綢企業“走出去”創造更多新的商機。我們緊緊抓住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重大機遇,加強國際合作,致力于把宜州區建設成為中國絲綢新都,全力打造輻射全國乃至全球的絲綢產業中心。
各位領導、各位嘉賓、同志們、朋友們,河池縣縣有妙景,處處是奇觀,壽鄉傳千里,山水韻無窮。下一步,我們將以此次大會為契機,努力搭建絲綢發展合作平臺,以更高效的服務、更優良的營商環境助推絲綢產業做大做強。誠邀海內外企業家前來河池共享絲綢產業發展機遇,共話絲綢產業發展路徑,共謀絲綢產業無限廣闊的未來。
最后,預祝會議取得圓滿成功!祝各位領導、各位嘉賓、同志們、朋友們身體健康、工作順利、萬事如意!謝謝大家!
上一篇: 2020中國(河池)絲綢大會暨中國絲綢交易會在宜州召開
下一篇: 唐琳:2020年中國絲綢大會工作報告